咨询电话
13880490444
电 话:13880490444
微 信:z13880490444
邮 箱:834777888@qq.com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8号高新国际广场b座4层8号

微信扫一扫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可燃物或易燃物较多,而且灭火设施的设置及维护不力,当火灾开始蔓延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将其熄灭。因此,造成了火灾蔓延的不断加快。据统计,我国公众聚集场所1991年发生特大火灾13起,死58人,损失3635万元,1996年发生特大火灾24起,死63人,损失10554万元, 2000年发生特大火灾27起,死418人,损失12233万元。
成都代办消防手续教您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逃生方法:多数人在遇到火灾等突发性事件的时候,总是杂乱无章,不知所措,这是最致命的弱点,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避免惨剧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应首先有意识的观察和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向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疏散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避免堵塞出口。
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不要乘坐电梯。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会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
在逃生过程中要防止吸入过多烟雾窒息,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烟雾。应用水浇湿毛巾或用衣服捂住口鼻,同时弯腰或匍匐前进,以减小烟气的伤害。匍匐爬行是避免烟气伤害的最科学的逃生方法。火灾中如果站着走,走不了多远便会窒息。
在被卷入慌乱人群中时,应双手抱头,两肘朝外,尽快松开衣扣,确保呼吸畅通和心脏不受挤压,用肩和背部承受外部的压力;注意避免使自己的身体靠在墙上或被挤到墙壁、栅栏旁边,要尽快走近通道:如果被挤倒、人群从身上踩过,应双手抱着后脑勺,两肘支地,胸部稍离地面,以免窒息。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如厕所、保安室等,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即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原因
在公众聚集场所,经常可以见到灭火器过期,消火栓、自动喷淋、感烟、感温装置以及其它防排烟、灭火、安全疏散设施缺少或配置不完善等隐患。此类情况是由于经营业主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减少消防费用的支出,而擅自减少或不配备消防法规要求配置的消防设施。
任何场所出现火灾,人员逃生都是放在首位的。而部分公众聚集场所由于装修过于复杂,使得疏散指示标志(灯)不明显;更有甚者,用杂物将逃生通道、外跨楼梯封堵;或用收银台、柜台将逃生通道占用;还有些场所,将安全出口设置的过于狭窄或高度不够。这些隐患在发生火灾时,都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多发生在营业时间,此时人员密度较大,当出现火情时,由于在场工作人员处于忙碌状态,而且许多场所为营造效果,光线大多较暗,在场人员不易察觉火灾的发生。在阜新艺苑歌舞厅特大火灾中,顾客在用燃烧的报纸点燃香烟后,没有及时将火源熄灭,不经意的处理方法直接导致火灾的产生。
由于火灾初期不易被发现,小范围燃烧迅速发展为大范围的扩散。此时,由于场所内部的装修材料容易被引燃,释放出大量烟气和毒气。当现场人员意识到火灾发生时,又由于恐慌而不知如何逃生,进而导致群死群伤的事故。
在许多公众聚集场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经常有由于脱岗、离岗和在职责范围内不作为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情况发生。这都是消防法规的学习不落实、消防技能的教育不足造成的。
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极易造成人员的伤亡事故;由于室内装修越来越豪华,所用设施价值越来越高,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重大财物损失。
目前,由于吸烟导致网吧、歌舞厅等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的情况占相当大的比例。公众聚集场所都装有各种电气设备,例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音响系统等等,各设备的运转及用电出现问题时,很容易引发火灾。
一些公众聚集场所由一般商用门面、居民房改造而成,原设计的用电负荷不能满足实际用电量的需要,在未经改造或改造不彻底的情况下,电器线路长时间超负荷的运转,极易导致电气线路火灾的发生。
公众聚集场所电器密集,接线较多,电线应该穿阻燃管的用一般绝缘管代替,或干脆不穿;有的连接线盒也省,配电箱安装在可燃物上,同时,这些场所的人员错综复杂,环境杂乱,电线容易受到高温烘烤、机械损伤、潮湿腐蚀,这些都可能由于短路或者接触不良引起火灾。
公众聚集场所经营业主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入,往往购买价低质次或二手旧电脑、空调、音响设备,电器质量难以保证,因电器自身元件问题导致起火的可能也非常大。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用电器具较多,而且附属设备等比较多,在夏季雷雨季节,建筑物较高位置的附属结构易成为引雷装置,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各类信号线、电源线直接进入室内,从而引发火灾。
出于种种社会原因,部分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是由纵火或玩火引起的。例如2002年6月16日夜,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的特大火灾即属于人为纵火。
因为公众聚集场所特点各异,情况复杂,引起火灾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明火引燃、焊接等。
在公共建筑的出口、通道等部位设置足够的疏散指示灯和火灾事故照明灯,可以弥补空间设计上的不足,也是实际使用的需要。
消防监督机构要不定期地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督促其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灭火方案,建立防火档案,明确主体责任。
可以利用报纸、广播、传单等形式广泛开展防火宣传,使之深入人心,使各从业人员自觉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并掌握逃生自救基本常识,从而远离火灾。
为认真吸取学校(含幼儿园)火灾教训,各地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对中小学生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使青少年加强消防技能的培养,提高自救意识,并认识到火灾的危害。
总结:公众聚集场所引发火灾的因素较多,做好消防设施的监管工作,坚持消防法规制度的落实,并通过多种方式对经营者及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消防知识安全教育及宣传,对我们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2019/12/05家用插座消防安全指南
- 2019/12/04火灾等级分类的消防安全知识
- 2019/12/03灭火器种类介绍
- 2019/12/03电气火灾扑救常识